遥想当年星空下

当年中国人家里还没空调,也少有电风扇,闷热的夏夜里,我们夫妇常带着孩子,在深邃的星空下,坐在田径场的草坪上,边纳凉边给小姐弟俩讲故事、猜谜语、做数学和成语接龙的游戏,有时候也讲讲生物进化和天体的来龙去脉……
  ——题记
  
  那时候空气清新,没有污染,长天万里、星空深邃。
  住在铜盘大院的那些年,我们俩口子还是年轻的爸爸妈妈,夏夜里家里闷热呆不住,就常牵着姐弟俩的小手,一家四口到军区政治部开阔的田径场上去散步、纳凉。走累了,草地上或坐或躺,清风徐徐,爽身舒心。孩子小,对什么都感觉稀奇,躺在草地上仰望着深邃的夜空,看着闪烁的星星,他们的小脑袋瓜里会冒出许多奇思怪想,不停地发问,有时候问得我也一下子答不上来。
  父母应当是孩子称职的启蒙老师,单凭这一点,就知道为人父母可不容易。
  为了当好这个启蒙老师,我决计先当学生,再当先生。我先后买来了《天体的来龙去脉》《生物进化》《宇宙、生命的起源》和新出版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等一批适合少儿阅读的科普读物,买来了《绿野仙踪》《一千零一夜》《格林童话选》等儿童文学作品,先给自己“补课”。三十出头的人了,但我还是带着一颗童稚般的好奇心,很快读完了这些书。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,许多好书我没读过,连书名都不知道。直到我上完初中,我读过的书好像也只有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《草原烽火》和《烈火金刚》,还有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《革命烈士诗抄》和几本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吧。为了孩子,我还了自己儿时欠下的读书账。
  读完这些书,我觉得有点“底气”了,再牵着孩子的小手到田径场上散步,或坐在草地上纳凉的时候,我给孩子们讲的,不只是老掉牙的盘古开天辟地、嫦娥奔月和女娲补天的故事了,我也讲起了星云团,讲起了银河系,讲起了地球“人到中年”,已经有45亿年的漫长岁月了。讲起了生命起源、生物进化,先有植物,后有动物。海里的三叶虫,是动物最早的生命存在形式。动物从海里发展到岸上,后来才有了陆上的动物;讲起了劳动,使猴子慢慢进化到人……无论是神话传说,还是自然科普知识,孩子们都喜欢,听得都很认真。
  我的女儿虽然没有在孔老夫子的画像前拜过,但对她的启蒙教育还是比较早的。女儿三岁,我就教她识数、认字、拼音,逐渐能识三、两百个汉字,也学会拼音识字,我便给她订阅《小朋友》杂志,那上面图文并茂,她爱不释手。四岁多把女儿送到江西她姥爷那里上幼儿园。已能识字拼音的她“不屑”与幼儿为伍,她常遛到隔壁的小学一年级去当“旁听生”,姥爷见她“爱”读书,就顺势把四岁半的她弄送进学校,成了一年级的学生。孩子毕竟太小,每天上课要瞌睡一阵,学习倒也能跟得上。半年之后,我便将女儿转到福州铜盘小学来了,其心智与成绩都还不错,并不输于班上同学。
  有了女儿提前上学的成功,本想趁我出差江西,也将儿子带回他姥爷那里提早上学,但在去机场前,儿子吞下了一颗两头尖尖的橄榄核,这把我和妻子给吓坏了,怕在路上出问题,我不敢把儿子带上飞机,就这样,儿子错失了一个提早上学的机会,只好按规定在福州读书了。
  在草地上、星空下,一家四口还常进行这样两项活动。
  借着路灯的光亮,玩“扑克牌”的数学游戏。游戏规则是这样的:四个人手里抓等量的牌,然后每个人每次同时亮一张牌出来,根据四张牌所显示出来的数字,运用“+-×÷”这几种运算方法来计算,看谁最先算出“二十四”的结果,谁就是胜利者。做这种游戏,很能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和演算能力,培养他们的快速反应。这项活动,我的女儿常常是赢家,儿子和妻子都没有她反应快,最笨的就是我了。许多时候,女儿已经喊出“二十四”的结果,我还没有反应过来,总要她说个明白。女儿就说,这个乘那个,减这个再加那个,不就等于二十四吗,我才恍然大悟。女儿小脑袋瓜的好用,让我感到诧异,免不了就夸她两句,受到老爸的鼓励,她粉嫩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,笑得像一朵花。
  另一项活动,是“成语接龙”的语文游戏。晚饭后,一家人或在散步的路上,或在田径场的草地上,我们经常搞“成语接龙”,说是“成语”,其实并没有那么严格,谚语,俚语,四、六句,能接上就行。但间隔时间不能太长,否则就算输了。成语接龙的优先发言权,都是让给儿子,他最小,给他点“照顾”,儿子十分乐意参加这项活动。平时,哪里听来或者书里看来一个新词,他总爱在我们面前用出来,有时候他并不理解词义,用错地方,甚至驴头不对马嘴,引一家人大笑。当然笑过之后,我总是热情鼓励他,肯定他“大胆用词还是好的”,这也算是一种“赏识”教育吧。受到赏识和鼓励的儿子,就越发的有兴趣。一次吃饭的时候,他因为急于表现,竟把“蛤蟆吃苍蝇”说成“墨盒吃苍蝇”,又把大家逗乐了,笑得他姥爷差点连饭都喷了出来,儿子并不觉得尴尬,他自我解嘲:“有什么好笑,爸爸说了,我大胆用词还是好的嘛”,我对他自然又是一番鼓励。
  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,锻炼了思维、丰富了词汇,又是宝贵的亲子时间,亲情暖暖。
  福州军区早已不复存在,我好久没去铜盘大院了,但那个田径场听说还在,大草坪也还在。至今回想起我们带着孩子,一家四口在田径场散步,在大草坪上围坐一起,在深邃的星空下借着路灯的光亮,手拿扑克牌玩争算“二十四”的数学游戏,或进行“猜谜语”“成语接龙”的温馨场景时,我的心里依然感觉到幸福和甜蜜。
印象书社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,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,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,但由于诸多原因,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,如果您对本站文章、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,请立即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!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,印象书社会帮您宣传推荐。
上一篇:月儿
下一篇:一支“疫”情别恋曲
返回顶部